2022-2023年手账体系复盘&重建

作为八年手账使用者,我,深知手账不复盘=白写。

与此同时,本人罹患总结恐惧症,2022年最后几天还称病逃掉了老板让写的annual performance review。

说真的,如果只是需要一个to-do list或带提醒功能的日历的话,outlook等电子解决方案秒杀一切纸质手账。手账永远无法直观地提示你某项任务节点还有多少天,在进度可视化方面,更加无法同程序相媲美。对于习惯打字的一代,就连日记、随笔,也是obsidian等markdown工具来得更快。

传统作家通常选择手写作为著书的第一步。从资料搜集到概念雏形,到草稿,到一稿、二稿……往往中后期才会电子录入。我们这代,只嫌手写太慢,笔尖抓不住转瞬即逝的灵感。(艾柯说他的全部小说都是在步入大学办公室前等电梯的间隙构思出来的,可见有些人从来没有过创作瓶颈;我本人的话,不客气地说,人生像在穿梭一只克莱因瓶。)

自我质疑过,年年逃避复盘,是否暴露了自己内心的虚弱。一来觉得挖空心思总结所谓过去一年的成就很像我们开给客户和老板的sheet,只不过换来的不是升职加薪,而是对当下其实并不美妙的生活的怀柔,十分自欺欺人;二来,复盘过去一年时间、金钱、感情上的负债很容易演变成翻旧账,于己何益啊!

看吧,PDCA方法论在我秉承了二十多年的超消极mindset面前不堪一击,从积极的角度想,写手账确实有益于我对自我的了解、接纳、宽宥……

因此,八年间,我半途而废的手账志向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前两年干脆回归到最原始的200页定页模式,写完算数。我从小养成的习惯是能用脑子记的就不动笔,显然,一个人不需要依赖大脑和意志力以外的任何工具也能做成事情;加上,我根本没有做长期规划的天赋(插一句,我知道有些朋友可以从五年展望倒推到每周计划,但是我这种只想熬过眼前的人……)。可以想见市面上大多数能寻觅到的手账体系对我而言有多么鸡肋,缺乏可操作性。

盘点一下2020-2022期间的半途而废史:

灯塔五年日记(2020.3购入)

配合另一本灯塔点阵日记本使用。由于上班后少了很多长篇大论的欲望,坚持下来的反倒是这本五年日记,内容感性,无所不包,

hoboweeks mega(2021.10购入)

严格来说这本mega见证了我在这段时间里尝试过的几乎所有方法:

  1. 年计划页打卡法:打完就没再看过。
  2. 项目追踪,比如毕业论文:天知道我写论文压根就是闷头“编造”,所以追踪的意义是什么……
  3. 四色分类法:简单来说就是把日程分为四大类,每一类用一种颜色表示,——但是iOS自带的提醒事项也完全可以做到,你知道吧?
    回头看,这些方法可以统统归为to-do list,如果划掉待办事项这一行为本身无法为你提供任何正向激励,建议你和我一样跳过此类尝试。我觉得,不做复盘的话,这些方法只适合1)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2)有严重启动障碍的人群。
    这里还要引入一个“优先级”概念。以待办为中心的体系必须要为每一事项设置优先级: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重要也不紧急。目前对我而言:
    重要且紧急=个人无法决定是否发生的事项,比如上班、考试;
    重要但不紧急=服务于个人发展但一时半会儿不会影响生存的事项,比如写稿件;
    紧急但不重要=调期/错失造成的损失远大于立刻行动的成本的事项,比如与保险经纪会面、游泳课;
    不重要也不紧急=感兴趣但可替代性强的事项,比如想读的一本小说。
    所以到2022年下半年,我另开了一本工作专用手账,mega仅用于记录优先级不太高的事项。这个体系很好,符合我的思维习惯,但没带来任何增益。

国誉自我(时间轴)(2022.8购入)

不建议任何乙方或从事抢险型职业的人使用时间轴。

灯塔软面抄(bullet journal)(2020.3购入)

子弹日记(bullet journal)很好,而且理论上很省钱,但它自带一项大部分社畜无法逾越的障碍:每周都要画新的template实在是太恁爹麻烦了。我请你来是解决麻烦的,不是给我制造麻烦的。

Obsidian(2022.9启用)

首先要破除一项迷信:Obsidian核心的双向链接功能不适合用来建立文献库。
我一开始确实有想过用Obsidian来管理工作文件来着,然而,绘制项目TL需要导入做过的全部工作成果,这点Obsidian暂时还无法胜任。
Obsidian最适合打文档草稿,markdown语法下的标题分级拯救苦逼office女工。另外reminder插件很适合用来提示3-6个月的节点。日记插件理论上可以写写每日复盘啥的,但是我全用来写to-do了。
(这里提一下Microsoft To-do,这东西结合Outlook应该是办公神器,可惜律所不用Outlook办公。)
天地良心我真的不适合做非诉啊,我的文件管理能力超级糟糕啊!!! 我写论文的literature都是靠脑子记的。

能率B6周计划(2022.12购入)

接替国誉自我的2023年工作手账。由于尺寸过于迷你,只适合用来记重要事项,倒也挺好,清晰不冗余,琐事我就用obsidian写一下或者用便签贴一下好了。
一些日期待定或重复性质的待办事项也可以写在便签上。比如,每过一个阶段都要更新一次进度控制表,但是拿不准近期何时有空去做,那就写在便签上,这周没做的话撕下来贴到下一周就行了。
专为手账发明的文具有一大半是智商税,但Post-it是拯救手账设计缺陷的神。

经验与教训

总结起来就那么两条:

  1. 事件管理要集中。记录只是原始材料(俗称,底稿),真正写review的时候必须要一一翻出来比对,贪图APP方便,经常在电子和纸质之间反复横跳,结果是无论从哪段都无法回溯事件全貌,反而增加了时间精力成本。
  2. 建立习惯而非依赖热情。说实话每年我倒也会雄起那么一下下,定定年度目标什么的,但是到了目标拆解、订立计划这一步就戛然而止,原因前面也说过,全因本人意志力薄弱,每次(被迫)奋斗都会演化为一道心灵创伤,光是想到未来一年要实现这个、克服那个就令我焦虑,无所用心就是我的座右铭,漫无目的就是我的人生态度,要我把心思锚定在几个点上实在是太!难!了!(当然,我也可以大谈特谈在变幻无常的外部形势面前,在愈演愈烈的保守主义和非道德的经济体系面前,所谓的个人努力与世俗成功有夺么可笑,但是我决定跳过这一part。)

一度我觉得应该对自己狠一点,记录一下每天我在不同事情上(比如如饥似渴地阅读一些cp文学……)花了多少时间,结果只是证实了我“虚度”的光阴比想的还要多。当然,我可以安慰自己,往小了说,这是本人的问题,往大了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个哲学问题了,一个人的生活怎么能用数字量化呢?如果我很开心,那么时间就不算浪费了对不对。

今年,情况发生了重大转折,我上班了。我的时间,呃,开始被资本主义买断了。我必须要衡量所剩不多的个人时间究竟要浪费在哪些事情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弥合我的精神创伤了!

时间管理这个概念,终于,避无可避地,报应在我身上了……

所以今天我就要迈出第一步,细数2022年成就。

然而我的消极mindset盘算了一下,觉得2022年并没有取得任何,在我的价值体系下的,成就。

主流价值体系下的成就至少有这么两大件儿:

  1. 完成了两篇论文,通过重重考核,以不错的综合成绩顺利毕业,取得了两个硕士学位。
  2. 在稀巴烂的就业环境下找了一份凑合的工作,有了一份可支配收入。

但是我关心的精神层面的奇迹啦,什么的,啊啊啊,完全没有发生。没错,我是照例读了一些书,看了一些电影,思考了一些问题,但是充分的研究、讨论、再生产,这种成长似乎与上班就是背离的。

“随机波动”播客有一期嘉宾是沈大成,她自陈写作多年从未想过放弃上班,因为小职员身份构成了她创作乃至身份的锚点。这令我很好奇。尽管我很清楚自己并不属于这个班儿,但如果一个人将一天1/2的时间都花在一件事上,还可以断言自己与它毫无关系吗?如果对我来说,这个班儿比起我真正的工作更重要、更值得我的优先注意力,那么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上班的“我”竟然不是真正的“我”吗?工作这个概念,和上班,真的是相互分离的吗?还是说,正如我近来思考的那样,这种区分实际上毫无意义。你的行动即是你的选择,你的选择即是你的目标。

写手账呢,有个好听的说法是“记录生活”,但是我经常想,记忆的运作原理其实并不是这样。人自然而然会记得好事情,忘记坏事情。反刍后者的动机是什么?获得度过眼下困境的力量?我觉得这种力量并非通过简单的记录就可获得。这关系到某个具体的人如何理解ta的生命,是否在期待某种感召,还是在追逐某种结果,此刻有什么样的vision,诸如此类。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没想到结论会是这样,与前几年相比我有没有更have a life, ish,或多或少,但相反我的那个vision更加不确定了。不同于朋友们对我的认知,我其实是一个非常笨拙的人,到了这个年纪,还在解决上一代留下来的烂摊子,感觉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或者说习惯于抽时间为自己活一下。这么说不免有怨天尤人之嫌,换种说法,我可能是渐渐对这种妥协、这种责任感到力不从心。我很喜欢的另一档播客“不可理论”的host宝婷在一篇文章中写:“人必须有取舍。既是广度和深度之间的取舍,也是生活和工作的取舍。特别是对像我这样体力精力意志力均薄弱的人——今天中午做了一餐饭喂饱自己,吃得非常生气,后悔不应该把时间和力气花在做这顿饭上。活着的状态是有重力的状态,Jason Rohrer 的游戏 Gravity 是他献给创造过程的一个比喻——追求「灵感」的过程显然不是一飞冲天,而是受到家人的感受、自己的间歇性抑郁牵制,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在各种牵制之中,找到一种长期存续的方式,这样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得到最高分。”(https://baoting.blog/2021/09/15/working/)

不谈最高分,为了琢磨透自己在玩儿的究竟是什么游戏,我会把手账作为自我观察的工具。

2023年,我的手账体系会是这样:

  1. hoboweeks 2017:计划,大体上还是个待办。最后的空白页用于月复盘performance review。
  2. Filofax活页a6:周计划页写大事记,日计划页复盘时间分配。pad打卡。
  3. 五年日记。
  4. 其他定页:建立列表,每个月从列表挑选放入hoboweeks的计划。

Posted

in

by

Tags: